西安茶博会上,云南普洱茶古树纯料的醇香与某些摊位离谱的标价交织在一起,勾勒出茶行业的真实面貌。

西安茶博会上的品质追求与市场迷雾
茶博会首日来了一次,茶博会的最后一天,外地好多年没见的老朋友又约见在此。路过“听山云起”时,忍不住又二次品了品老板娘家的曼松王子山古树茶。这次是带朋友顺便品尝,老板娘也是毫不吝啬地拿出了她们家的好茶热情招待。她们家主打贡茶曼松王子山纯料。

随后路过云南刮风寨茶王户65号的展位,老板娘特意拿出今年的古树纯料与我们分享。简单的交流得知,他们是当地政府组织第一次来西安参展的茶农,虽然旨在卖茶,但带来的茶叶品质确实上乘,属于正宗的山头纯料。好茶需要品,也不便宜,懂的都懂。

而后路过一家名为冰岛老寨的展区,摊位边上散茶琳琅满目,其中一袋子散茶里的牌子上写的冰岛老寨16800/斤,多看了几眼就被一女老板给叫住了,交流了下,她竟然说有薄荷糖,还说是一类的,然后就神秘的请我去展厅最里面看茶,我遂徒手抓了点茶拿出来闻,她竟然说戴个手套好一些,我急忙说我手很干净,询价她顺口就说四万六,我说是不是一公斤,她说是。我笑了笑说有事赶时间要走,顺便给说了冰岛老寨的几个人物,她连忙指着说旁边那个男的他们很熟,说着这会就要给我泡茶品尝,我急忙谢绝说有事赶时间,她还说一会一定要过来给我泡茶,我笑着说一会有时间了再来。
01 茶博会规模与亮点:三展一节齐发,筑茶业新格局
本届西部茶博会以“千年长安,盛世茶宴”为主题,展出规模达52000㎡,汇聚1000+优质展商,六大茶类、茶器具、茶包装、茶机械、茶服、茶食品等全产业链集结,联动政府、协会、茶城、茶企,打通产销壁垒,构建西部茶业贸易新高地,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一杯茶的醇香,到一座城的韵味,从一片茶叶的舒展,到一种生活方式的沉淀,本届茶博会,承载华巨臣扎根西部茶业十二载的深厚积淀,以全新格局,呈现三展一节的多元盛景:第十二届西部茶博会、第七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2025西安茶器美学设计展、第21届西安珠宝展,四维联动,共振启幕。
02 品质好茶的发现之旅
在茶博会的普洱区,“听山云起”曼松普洱茶展位前,老板娘亲自招待,取出她们家的王子山古树好茶共赏。茶香氤氲,茶味入心,让人一时忘了时间。

一位市民朋友在品尝后评价:“这茶,确实有特色,每一口茶都带着山野的鲜醇,唇齿间的温润里裹着三分绵柔回甘。” 这种直观的品饮体验,胜过任何华丽的广告语。

一位茶友在我推荐茶后的感谢信中写道:“茶叶形态优美,入水如鱼跃龙门……入口清香直冲头顶,含齿四溢清香,咽下更余韵悠长、回甘无穷。”
03 文化体验:不止于卖茶的展会
本届茶博会精心策划了近百场茶事活动,远远超出了一般商品交易的范畴。

茶博会上,一位台湾茶人演示的“雕手泡茶法”令人叹为观止。据悉,这种泡茶手法需八年苦功方能出师,几近失传。正是这些看似与商业无关的文化展示,构成了茶博会的灵魂所在。
04 展会另一面:价格乱象与消费顾虑
尽管展会组织方尽力打造良好的交易环境,但价格乱象依然存在。今年的西安茶博会质量有所下降,价位偏高,乱象丛生程度如同普通网络,内卷也很严重。

与往年不同,本届茶博会最后一天反而出现了部分商家涨价的现象。导致扫货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价钱有些生猛,有些展商的价位比实体店还要高得多。
茶博会上大品牌减少,小零售商增多的情况较为明显。高价乱价现象严重,特别是茶周边产品,价格有些离谱,良心卖家不多。这让许多真心喜欢茶的人望而却步,不是买不起,大多数人是害怕上当。
05 区域公共品牌的展示平台
茶博会已成为各茶叶产区推广区域公共品牌的重要平台。
这种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的整体推广模式,有效提升了各产区知名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产品保障。
06 面对乱象的理性选择
对于茶博会上的价格乱象,消费者需要理性消费,调整参与策略。不必执着于最后一天“扫便宜货”,展期前中期其实是品鉴和沟通的黄金时间,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与诚信的商家深入交流,建立联系。
聚焦价值而非价格是关键。将注意力放在能清晰讲述原料产地、制作工艺和品牌故事的展商身上。一次愉快的品鉴和交流体验,其价值可能远超一件不明就里的“便宜货”。
最重要的是信任自己的味蕾。在信息混乱的市场中,自己口腔的真实感受和身体的反馈是最可靠的标尺。茶博会不仅是茶叶的展销,更是文化交融、技艺传承和行业创新趋势的集中展示。

展馆内,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目的而来。专业采购商细心记录各款茶的品质与价格,年轻情侣在茶器展区挑选心仪之物,白发老人则在绿茶展位前频频点头。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茶依然是中国人与人之间无声的交流语言。西安茶博会如同一扇窗口,既折射出当前茶产业的现状,也预示着茶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文图/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