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付民
十月末的西安,晨雾尚未散尽,空气中已浸着深秋的凉意。我与爱人匆匆用过早餐,便驱车往香积寺村——今日要接大女儿同赴一场与千年古刹的约定,目的地正是藏于长安区罗汉洞村的古观音禅寺。这座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寺院,如一颗被时光打磨的明珠,在西安厚重的历史底蕴中,静静散发着温润的光。
一、初入:踏雾寻幽境
晨光穿破薄雾,轻柔地落在禅寺朱红的山门之上。怀着几分敬畏,我们踏上寺内的青石小径,路面被岁月磨得温润,两旁古木参天,枝叶交错间漏下点点光斑,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与远处隐约的梵音,脚步不自觉地放缓,心也跟着沉静下来。


二、驻足:银杏阅千年
穿过山门,视线瞬间被前方那棵千年银杏树填满。相传此树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如今树干粗壮得需数人合抱,枝桠向四方舒展,如一把撑开的巨伞。十月末的时节,满树绿叶已染成金箔般的黄色,阳光洒下时,整棵树仿佛笼罩在一层金光里。微风拂过,金黄的叶片簌簌飘落,像一场温柔的“黄金雨”,落在肩头、铺满地面,脚下的每一步都似踩在流动的油画上。我仰头望着这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树,它沉默地站在这里,见证了王朝更迭、岁月流转,却依然枝繁叶茂,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坚韧与时光的厚重。
三、掬泉:清泉洗尘心
在银杏树不远处,藏着一眼“观音神泉”。泉水从石缝中缓缓渗出,汇入一方石池,水质清澈见底,即便历经千年也从未干涸。相传这泉水有“祛秽净心”之效,香客们纷纷驻足,或用双手掬水轻拍面颊,或用容器盛水带走。我也俯身捧起一捧泉水,清凉瞬间从指尖传遍全身,仿佛连心底的浮躁都被这股清澈涤荡干净,只余一片清爽。
四、听禅:传说藏底蕴
古观音禅寺的魅力,不止于自然之景,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与传说。据传此地曾是泾河龙王被斩后龙身所化,唐太宗为化解怨气,依徐茂公建议修建观音堂,而后逐渐发展为如今的禅寺。寺内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慈悲庄严,而秦琼、尉迟敬德化身门神守护寺院的传说,更让这里多了几分传奇色彩。听着僧人轻声讲述这些故事,仿佛能透过眼前的殿宇、石碑,触摸到千年前的历史脉络。
五、静坐:禅心归本真

参观完主要殿宇后,我们来到后山禅院。这里更为静谧,几间禅房依山而建,门前摆放着蒲团。我寻了一处角落坐下,闭上眼睛,耳边是悠扬的梵音与清脆的钟声,没有杂念,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那一刻,时间仿佛变得格外缓慢,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原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竟是这般惬意。
六、体验:半日悟禅意
恰逢寺内开放禅修体验,我们便循着指引来到禅坐区。在法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调整呼吸、端正坐姿,静静打坐。起初还会被外界的声响干扰,但随着法师温和的开示,心神渐渐安定。短短几个小时的禅修,没有复杂的教义,却让我对“禅”有了新的理解:它不是远离生活的修行,而是一种面对纷扰时,能守住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七、寻踪:周边探秋光
离开禅寺时,法师推荐我们沿着环山旅游带逛逛——古观音禅寺本就地处终南山脚下,周边的沣峪口、南五台等景点,皆是秋日赏景的好去处。虽未及深入游览,但远远望见终南山层林尽染的秋色,与禅寺的禅意相得益彰,便知这一路的风光,定是不负此行。
八、归程:此行为心安
踏上归途时,夕阳已染红了天边。回想在古观音禅寺的半日时光,没有匆忙的打卡,只有从容的感受——看千年银杏的金黄,掬一捧清泉的清凉,听一段古老的传说,享片刻静坐的安宁。这里没有惊艳的奇观,却用一砖一瓦、一泉一树的温柔,让人放下浮躁、寻回本心。
原来有些旅行,不是为了看多少风景,而是为了在时光的沉淀里,遇见更平和的自己。若你也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不妨在秋日来古观音禅寺走一走,让千年的银杏、清澈的泉水与宁静的禅意,为你拂去一身尘埃。




作者:徐付民
十月末的西安,晨雾尚未散尽,空气中已浸着深秋的凉意。我与爱人匆匆用过早餐,便驱车往香积寺村——今日要接大女儿同赴一场与千年古刹的约定,目的地正是藏于长安区罗汉洞村的古观音禅寺。这座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寺院,如一颗被时光打磨的明珠,在西安厚重的历史底蕴中,静静散发着温润的光。
一、初入:踏雾寻幽境
晨光穿破薄雾,轻柔地落在禅寺朱红的山门之上。怀着几分敬畏,我们踏上寺内的青石小径,路面被岁月磨得温润,两旁古木参天,枝叶交错间漏下点点光斑,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与远处隐约的梵音,脚步不自觉地放缓,心也跟着沉静下来。


二、驻足:银杏阅千年
穿过山门,视线瞬间被前方那棵千年银杏树填满。相传此树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如今树干粗壮得需数人合抱,枝桠向四方舒展,如一把撑开的巨伞。十月末的时节,满树绿叶已染成金箔般的黄色,阳光洒下时,整棵树仿佛笼罩在一层金光里。微风拂过,金黄的叶片簌簌飘落,像一场温柔的“黄金雨”,落在肩头、铺满地面,脚下的每一步都似踩在流动的油画上。我仰头望着这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树,它沉默地站在这里,见证了王朝更迭、岁月流转,却依然枝繁叶茂,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坚韧与时光的厚重。
三、掬泉:清泉洗尘心
在银杏树不远处,藏着一眼“观音神泉”。泉水从石缝中缓缓渗出,汇入一方石池,水质清澈见底,即便历经千年也从未干涸。相传这泉水有“祛秽净心”之效,香客们纷纷驻足,或用双手掬水轻拍面颊,或用容器盛水带走。我也俯身捧起一捧泉水,清凉瞬间从指尖传遍全身,仿佛连心底的浮躁都被这股清澈涤荡干净,只余一片清爽。
四、听禅:传说藏底蕴
古观音禅寺的魅力,不止于自然之景,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与传说。据传此地曾是泾河龙王被斩后龙身所化,唐太宗为化解怨气,依徐茂公建议修建观音堂,而后逐渐发展为如今的禅寺。寺内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慈悲庄严,而秦琼、尉迟敬德化身门神守护寺院的传说,更让这里多了几分传奇色彩。听着僧人轻声讲述这些故事,仿佛能透过眼前的殿宇、石碑,触摸到千年前的历史脉络。
五、静坐:禅心归本真

参观完主要殿宇后,我们来到后山禅院。这里更为静谧,几间禅房依山而建,门前摆放着蒲团。我寻了一处角落坐下,闭上眼睛,耳边是悠扬的梵音与清脆的钟声,没有杂念,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那一刻,时间仿佛变得格外缓慢,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原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竟是这般惬意。
六、体验:半日悟禅意
恰逢寺内开放禅修体验,我们便循着指引来到禅坐区。在法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调整呼吸、端正坐姿,静静打坐。起初还会被外界的声响干扰,但随着法师温和的开示,心神渐渐安定。短短几个小时的禅修,没有复杂的教义,却让我对“禅”有了新的理解:它不是远离生活的修行,而是一种面对纷扰时,能守住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七、寻踪:周边探秋光
离开禅寺时,法师推荐我们沿着环山旅游带逛逛——古观音禅寺本就地处终南山脚下,周边的沣峪口、南五台等景点,皆是秋日赏景的好去处。虽未及深入游览,但远远望见终南山层林尽染的秋色,与禅寺的禅意相得益彰,便知这一路的风光,定是不负此行。
八、归程:此行为心安
踏上归途时,夕阳已染红了天边。回想在古观音禅寺的半日时光,没有匆忙的打卡,只有从容的感受——看千年银杏的金黄,掬一捧清泉的清凉,听一段古老的传说,享片刻静坐的安宁。这里没有惊艳的奇观,却用一砖一瓦、一泉一树的温柔,让人放下浮躁、寻回本心。
原来有些旅行,不是为了看多少风景,而是为了在时光的沉淀里,遇见更平和的自己。若你也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不妨在秋日来古观音禅寺走一走,让千年的银杏、清澈的泉水与宁静的禅意,为你拂去一身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