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甘泉县造林“塑料钵不拆直接埋”被指“应付了事”验收成焦点
甘泉县造林“塑料钵不拆直接埋”被指“应付了事”验收成焦点
华商论坛·延安论坛
文章来源于作者:乡村视野

甘泉县林业局载树“塑料钵不拆直接埋”被指“应付了事”验收成焦点

10-30 01:16

阅读 319

来源三秦剑客

“树苗连塑料营养钵一起埋进土里,这哪是种树,分明是应付差事!”近日,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美水街道办事处关家沟村多位村民向笔者反映,2024年当地垃圾填埋场运营年限到期后,甘泉县林业局在此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中,施工人员存在明显违规操作栽种十多亩油松时未拆除塑料营养钵,直接挖坑掩埋。村民担忧,这种“图省事”的做法会导致树苗无法扎根,不出两年便会枯死,质疑该工程沦为“豆腐渣工程”。

据村民介绍,2024年甘泉县相关部门启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作,甘泉县林业局负责具体实施,核心任务是在填埋场区域种植十多亩油松。但施工期间,村民发现施工人员并未按正常流程移除油松根部的塑料营养钵,而是将带钵的树苗直接放入坑中填埋。“塑料在土里烂不了,树苗的根根本扎不出去,时间一长肯定会缺水缺营养。”一位长期务农的村民直言,根据当地种树经验,这种栽种方式下,树苗存活周期通常不超过两年,“花了钱却种‘死树’,生态修复岂不是成了表面功夫?”

更让村民不解的是,当地植树造林工程普遍实行“分三年报账结算”制度,每年需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打款。“按规定每年都要验收成活率,可连塑料钵都没拆的树苗,怎么通过验收的?”村民质疑,甘泉县林业局在项目监管和验收环节存在明显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施工违规行为,导致公共资金可能被浪费,生态修复目标也难以实现。

生态修复工程关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关家沟村油松栽种的合规性、验收流程的严谨性仍待甘泉县林业局回应。​​​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