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榆林市教育局“门难进”引民怨:办事需 内部人接访  记者采访
榆林市教育局“门难进”引民怨:办事需 内部人接访 记者采访
华商论坛·榆林论坛
文章来源于作者:乡村视野

“来教育局问孩子入学的事,门卫说必须里面有人接电话同意,才能进门。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哪认识教育局的人?这不是把人往门外推吗?”近日,多位榆林市民向记者反映,榆林市教育局存在“门难进”问题,普通群众无“内部关系”便无法进入办公区域,办事屡屡碰壁;记者就此调查时,又遭遇部门间“踢皮球”,采访请求石沉大海

市民亲历:无“内部熟人”难入大门,办事卡在上“门槛” 

10月中旬,榆林市民王先生为孩子转学手续的问题,专程前往位于榆阳高新区的榆林市教育局。抵达单位大门后,值守的门卫并未询问事由,直接告知“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必须里面有同事给你打电话,我们确认后才能开门”。 

“我就是想找基础教育科问个政策,不知道该联系谁,门卫让我自己打电话找人。可我连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都没有,怎么打?”王先生反复解释自己的办事需求,甚至提出能否帮忙联系相关科室,但门卫始终坚持“按规定办事”,拒绝通报。最终,王先生在门口等待近1小时,始终没能找到“内部人”对接,只能无奈折返。 

类似的遭遇并非个例,而且需“内部人”电话同意方才允许进入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市民李女士此前为家人的教师职称评审问题跑过教育局两趟,第一次因“无人接访”被拦在门外;第二次托朋友联系到一位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电话沟通后门卫才放行。“现在办事都讲‘最多跑一次’,可榆林教育局这道‘门’,先把没熟人的老百姓卡得死死的,这不比以前的‘衙门’还难进?”李女士的质疑,道出了不少办事群众的无奈。

记者调查:采访被“转电话”,承诺回复后彻底失联

为核实市民反映的情况,10月18日,记者前往榆林市教育局采访,首先致电榆林市教育局办公室,表明身份及采访意图——就“市民办事需内部人接访”的规定、是否存在“门难进”问题进行了解。 

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并未正面回应,仅表示“采访这事不归我们管,你打这个电话找相关科室”,随后提供了一个办公电话。记者立即拨打该号码,接通后,一名男性工作人员称“没接到媒体采访通知,不清楚这事”。 

记者再次说明来意,强调是办公室引导至此,希望对方能允许进入,该工作人员表示,“我先联系办公室确认一下情况,之后给你回电话”,随后挂断电话。 

记者再次拨通办公室电话,对方一直坚持“有事电话说,几个领导都不在” 。最终榆林市教育局的门就是没进去,但看到小学生进去了不少。 

争议:“内部接访”不是规定,是“懒政”遮羞布

“行政机关的办公区域虽需保障安全,但‘安全’不能成为隔绝群众的理由。”陕西某高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表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政务服务相关要求,教育部门作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办事窗口、接待区域,或通过公开科室电话、引导预约等方式,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必须内部人接电话才能进’的规定,既没有公开的政策依据,也违背了‘为民服务’的基本准则,本质是服务意识缺失下的‘懒政’——用‘设门槛’的方式减少接待群众的‘麻烦’,反而把‘方便’留给了自己。”

更值得关注的是,面对媒体监督,榆林市教育局的态度堪称“消极回避”:办公室将采访推给其他科室,接受采访任务的科室又以“需确认”为由拖延,最终用“失联”逃避回应。这种对群众诉求、媒体监督的漠视,比“门难进”更伤民心——群众堵在物理的“大门”外,更会因部门的推诿,寒在心里的“门”里。 

截至目前,榆林市教育局从未公开过“外来人员需内部人接访方可进入”的相关规定,却让门卫将此作为“硬要求”执行;面对群众的质疑和记者的采访,既不解释政策依据,也不回应整改方向。谁来拆了“熟人门槛”?何时给百姓一个说法?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任何来自榆林市教育局的任何回复。

来源:陕西科技传媒网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