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沧桑天崖随笔:说说崖上人
沧桑天崖随笔:说说崖上人
华商论坛·咸阳论坛
文章来源于作者:199****7537

人和人的接触,背后都是一种缘分交织。相识崖上人,是在六年前的一天下午。那时我在白延雄的白色印象公司担任策划总监。白总是陕北清涧人,他们家在黄河畔上,用他的话讲,晚上总是听着黄河的波涛声入睡的。白总很聪慧,可能是清涧小米和红枣滋养的结果吧。

那天,编撰的画册《永不褪色的记忆》第一次校对结束,我也有了半天的空闲,不知怎么脑海就蹦出到斜对面渭城区文化馆拜访一下《渭城文化》编辑崖上人先生的念头。念头一显,我就好不犹豫去了渭城区文化馆。

在渭城区文化馆二楼狭小的办公室见到了崖上人先生。先生那时五十多岁,中等身材,人长的端正淳朴,给人一种和善之感。一杯绿茶上桌,话语也就活泛起来。聊天中,我知晓了他是一位退伍军人,从事文字工作就是在火热军营启蒙的。因为编撰《永不褪色的记忆》画册,我的心中弥漫着对军人的尊敬和钦佩。也正是军旅生活的淬炼,成就了崖上人耿直的脾性。他编辑的《渭城文化》为他赢得了赞誉。一次文友拿一期《渭城文化》和《延河》相比,尽管业余刊物和正式文学月刊无法相比,但那位文友还是把赞誉送给了《渭城文化》。这件事早已沉淀在我的文学记忆中,但崖上人编发稿件注重作品质量而不理睬什么人情、名声和金钱的风范使我钦佩。为此,我还在《华商网》发表了一篇小文《延河再流不出清盈盈的水》谈了我的一点想法。

今天我对崖上人依然充满了一种昔日同志式的佩服,他在网上的直言和对下层的援助,都延续了我的这种心里感受。我的脑海时常会映现他在咸阳市图书馆读书的画面: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阅读桌前,桌上摆着一沓文学月刊。这个场景宛若回他当年耗费心血编辑《渭城文化》时。

致敬!崖上人文友!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