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街道办领导深夜家访西安市珠江新城小区业主,要求删除帖子和视频的事件在社交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具体详情可以翻看我昨天发表的相关文章。截至发稿,涉事街道办仍保持沉默,未作出任何正式回应或道歉。这起事件不是孤例,而是基层公权力失范的又一症候,折射出权力运行中的制度性傲慢和深层信任危机。
一、权力越界:当"家访"成为权力巡狩
深夜家访本身就已跨越了公权力运行的合理边界。家庭是公民私生活的最后堡垒,而晚上更是个人休息和家庭团聚的法定时间。大明宫街道办的值班领导鲜某带着珠江新城香槟社区主任刘某和工作人员程某选择在这个时间段突然造访,不论其初衷如何,实质上是将权力触角伸向了本不应被干涉的私人领域。
这种越界行为令人联想到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的"夜查民情",但与古代不同的是,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制国家,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权力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相关部门对此事的沉默,暗示着一种危险的认知:权力行使者认为自己无需为这种行为解释或负责。
二、沉默背后的权力傲慢
事件曝光后的沉默不是无心之失,而是一种制度性傲慢的体现。这种傲慢建立在一种扭曲的权力观念上:权力向上负责,而无需向下回应。
分析这种傲慢的生成机制,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监督机制失灵,基层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二是问责文化缺失,官员很少因对民众态度不当而受到实质处罚;
三是信息控制思维,认为不回应就能让事件自然平息。
这种傲慢最终会导致权力的自我神化,使行使权力者忘记权力来源和服务对象。
三、从"家访"到"删帖":权力失范的完整链条
值得关注的是,这类事件往往伴随着另一种权力越轨——信息管控。在以往类似案例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不是正面回应问题,而是千方百计消除负面影响:从私下劝说删帖到正式发函要求平台撤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维稳"套路。
这种处理方式反映了一种落后的治理思维:解决问题不如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回应关切不如消除声音。结果往往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终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
四、重建信任:从权力谦抑开始
破解这一困境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权力观念:
首先,必须确立权力边界意识,明确公权力的活动范围和时限,尊重公民私人空间和时间。
其次,建立强制性回应机制,对公众关注的突发事件,规定必须在限定时间内作出回应。
再次,完善监督问责体系,让每个权力失范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纠正和相应问责。
最后,推动权力运行透明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众监督。
现代治理本质上是一种合作治理,需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信与合作。而这种信任的基础,是权力对自己的约束和对民众的尊重。深夜家访事件虽小,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基层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和大明宫街道办水平能力的问题。唯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待涉事街道办能够尽快打破沉默,给公众一个合理解释,给被深夜家访者一个诚恳的道歉。这不仅是对当事居民的交代,也是对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尊重。
权力,唯有谦抑,才能赢得尊重;唯有透明,才能获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