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边,火烈鸟爽约,却意外地遇到你——远道而来的猛禽,这是迁徙的力量。 接着上回,话说拍完虎斑地鸫,已是10月6号下午四点半了,等待的火烈鸟还是无影无踪,景观已不想再拍了,用长焦拉了一下,南京来的黄老师还在远处用大白手持抓拍。他的手机、856镜头+1DX机身就放在副驾驶座位上,他已拍了2小时了,什么情况不得而知。正百无聊赖之际,看到百米外的泥地田埂上落下一只猛禽,有目标了!不要三脚架,手持着640就走进湿地。走一步就是一脚泥,没拿三脚架看来是对了。绕过仍然聚积的水滩,我们从北面慢慢接近这只猛禽。将近下午五点,看来它是吃饱了,正在梳理羽毛。我们半蹲着前进,逍遥游穿着迷彩衣,我跟在他侧面。结果被它发现了,它飞到离我们更远的埂子上去继续梳理。不过这也好,它移到东面的埂子上,倒是给了我们顺光拍它的机会。这时距离有50~60米,我们吸取教训,尽量不让它发觉:趁它低头梳理时,猫着腰前进几步;当它抬起头就立即停住(当然是蹲着)并趁机连拍几张。就这样它虽然有所察觉,但还在可以容忍范畴,它依然梳理着脖子左右两侧的羽毛。10米——直到距它的距离足以让人心跳加速,紧张不已,还是怕它发现突然飞走啊。当它又一次抬头,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了——怎么回事?很明显我们的存在威胁到它了。它瞬间起飞,好像是警告我们——从我头顶飞过,强大的它没叫,倒吓得我大叫一声! 夕阳下, 定格这美妙的瞬间 ——漂亮如贵妇的皮草的胸羽; ——脖颈的羽毛被华丽地舒展开; ——头顶的羽毛竖起,似有了冠羽!
这只猛禽就是燕隼,对,就是16只换来10年半的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燕隼。小型猛禽,体长28-35厘米,栖息于接近林地的开阔原野。捕食小鸟和大型昆虫。近30厘米的虎斑地鸫就是它的食物。繁殖于欧洲、非洲西北部、俄罗斯等,越冬于日本、印度、老挝、缅甸等地。
国庆节后回到西安,添置了单筒观鸟镜,北到浐、灞、渭河滩里转悠,中间沣河、东大,南到秦岭以南,追寻迁徙的候鸟,只在渭河滩见到红隼以及被它啄伤的山斑鸠;沣河岸边枝头居高临下觅食的红隼,尚未发现燕隼。 [ 此帖被龙羊霞在2015-12-09 20:3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