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温度已达到零下十度,浐灞湿地的水面结冰了,鸿雁、灰雁步履蹒跚,站不稳也走不稳,但硬挺着还想走,摇摇晃晃地在冰面上艰难地行走。
黑骨顶鸡明显多了,都在冰面上行走着,也许是身体轻盈的缘故,行走起来非常灵活轻便。冰面上也没有什么吃的,黑骨顶鸡依然左右摇晃着小脑袋,在艰难地觅食。
白鹭高冷地站在枯黄的芦苇荡中,间或展开翅膀,飞向密林深处。水面结冰了,白鹭于水中取食变得困难,只能在水中小岛上于草丛中觅食。
孔雀有十余只,在杏树林中觅食,多数孔雀没有尾羽,只有三四只拖着长长的漂亮尾羽。没有尾羽的大概是雌孔雀,有尾羽的是雄孔雀。野生动物中雄的通常要漂亮一些,而人类中却是女性要漂亮一些,这种截然相反的现象,蕴藏的奥妙是什么?自然多神奇,谁解其中妙呢?!
鸬鹚站在树上咕咕地叫着,似乎一大群在抱团取暖。鸬鹚食鱼,水面结冰捕鱼困难,鸬鹚怎样度过严酷的寒冬呢?宁可吃无味,不可食无鱼,鸬鹚瑟缩着身体,在等待着雪消冰融,等待着温暖春天的到来。
鸿雁、灰雁食肠宽大,食性又杂,善能觅食,草籽、干果、绿色野草、小鱼小虾小虫子等,能吃的都吃。所以,冬天无论环境条件怎样恶劣,鸿雁、灰雁都能寻寻觅觅,找到食物,一点也不会挨饿。
还看见一只小山雀,花白色的,在冰面上快速地行走,似乎刚从眼前走过,一转眼,就又难觅芳踪了。这种极小的山雀以前似乎没有看到过,是第一次在浐灞湿地看见。
白琵鹭在观鸟塔附近的芦苇荡中站立着,远看与白鹭没有什么区别,近看嘴形不一样。白琵鹭的嘴又宽又长又大,显得很重的样子,那么小的脑袋似乎难负其重。
冬季是浐灞湿地鸟类最多的季节,各种候鸟都迁徙到了这里,觅食生子,欢乐一家亲。浐灞的鸟儿多数专情,像鸿雁、灰雁、野鸳鸯等都是情圣,一生一世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看鸟最大的好处是不会厌烦,无论看多少次,都不会感觉厌烦。鸟儿活泼可爱,一会儿扇动翅膀,一会儿婉转歌喉,十分的逗人和有趣。不同类别的鸟儿,由于习性不一样,相互间一般不会太亲近但又能和平共处。鸿雁、灰雁有时会与野鸭游作一处,但很快就会分开。黑骨顶鸡喜欢在野鸭或者鸿雁附近游玩,但二者始终保持一点距离,各玩各的。鸟儿有点领地意识但不是很强,只要不威胁到鸟巢或者幼崽,鸟儿间一般不会发生冲突或者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