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是古代的市政建筑的标志建筑,一般设在城中心或府衙之前,提供时间提示,一般与鼓楼放在同一区域。
户县钟楼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知县张宗孟在重修县城并新建四门城楼时,认为重修的四个城门楼很高,县城中心空荡荡的,中心无主,这样地脉不聚,人文不振,建议在城中修建文昌阁,以镇县城。修成后供奉文昌,所以叫文昌阁。因为矗于县城中心,俗称“中楼”,又因为“仿西安城钟楼修建,故称钟楼。
现在陕西有钟楼的县城已经不多了,户县钟楼有幸保存了下来。户县钟楼位于县城四街中心。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乾隆十年(1745)重修。建国后,1949年修东北角台座;1957年大修,亮椽揭瓦并油漆;1980年加固重修楼座;1981年彩绘外部。大观楼基座一层,楼阁二层。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总高24.55米,基座高6.40米。四周洞口题字东“迎旭”、南“览胜”、西“瞻紫”、北“拱极”。1992年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拍于2017年4月15日)

[ 此帖被郑发三子在2020-01-01 20:5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