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秦岭》书稿之61篇:气平更事久 心旷得春多
(初稿写于2010年6月4日,修订于2018年6月26日)
顾克美
经常去秦岭里登山,经常便会对山中事物与景象有所醒悟与思考。一来,文喜看山不喜平,二来,山是博大雄浑又多象的,总会让人想起什么思考什么。不能够不说,攀登秦岭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生活品味的提升对自己社会阅历的再提炼。
2010年6月4日,我们一行多位江苏老乡去陕西三原,去看望江苏建湖人徐红霞,她是位画家。我们在三原县文化馆参观时,对一幅对联久久不能忘怀。这幅对联是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内容为气平更事久;心旷得春多。
于右任老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副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副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这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早上起来得比较早,便看到网易博客朋友梅子写的文章《微笑时,你很美》。自己还加写了一点感叹,生活本十有八九者不如意!人生如果能够都以“微笑时,你很美”为境界,还真是件不容易又不错的事情!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些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为何今天想写这篇文章呢?现实让人已经不得不写,你看现在人是生活节奏加快了,还是生活质量下降了,反正动不动拳脚相加,动不动为鸡毛蒜皮小事大打出手,甚至出现人命之事件不断涌现。让人甚为担忧甚为操心。
我还回忆起一件三十年前的小事来,当时我刚入伍到兰州军区给水工程第一团,一天我正在做饭,卫生队那位德高望重的王老军医回来说,今天银川新市区同心路市场两人为了五分钱,打得不可开交,真不值得。
有这样一则座右铭:“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我们来分析这句座右铭,我们就应该能够心平气和地来处理分析问题。而不是脾气急躁,而不是不能够正常对待平常事情。
存上等心,本身就是最大的富有,最好的福分。存上等心,能赋予最平常的幸福以最珍贵的含金量。 所谓享下等福,实际上就是享普通百姓的福。享下等福,就是以平常心享平常福。享下等福,不是出于无奈,而是一种心境。“存上等心,享下等福”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人到老年,学会“存上等心,享下等福”,不但可以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活出一种味道、一种境界来,而且对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大有益处的。
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你不着眼于高处,你不脚踏实地,你肯定不可能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来发展,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气平更事久心旷得春多的道理。
气平更事久;心旷得春多。无论官位多高,无论地位多么寒微,其实道理都一样。
我今天重读这篇文章,实际上也很少能够到秦岭山里登山了,毕竟登山给我带来的伤痛现在已经显现,腿疼。
但是,还在想这篇文章的立足点,我转业十四年来,分两个阶段,前七年,过得很愉快,毕竟有位好领导带头,心情舒畅,干活有劲。但后七年,换了个单位,结果实在看不惯这单位领导的胡作非为,导致自己生活工作确实不是很幸福。现在,新单位来了,想想,气平更事久, 心旷得春多,是的,应该过去了,开始新的一页了。
好文章,认可,别忘记点赞转发和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