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强王者”PK赛第130期:离婚需要冷静期吗?
当80后还在因被催婚催得焦头烂额、努力撕下身上“剩男剩女”标签时,90后已经开始离婚了。2010年起,婚姻队伍中开始出现90后的身影,并渐渐成为结婚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更加注重自我感受的90后,面对更加开放与多元选择的社会,似乎开始摒弃传统的“缝补修”的婚姻观念,一言不合就将“离婚”提上日程。离婚闹到了法院,结果当事人拿到的不是离婚协议书,而是一份离婚冷静通知书。现在陕西省高院就这份“特别”的通知书进行了通报。
“80后”的王某和卢某婚后育有一女,但两人经常互不理睬,长期处于冷战状态。这种情况让原告感到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遂向法院起诉结束这段婚姻并请求婚生女由其抚养。
宜君法院五里镇法庭办案法官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夫妻双方均没有原则性过错,主要矛盾在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少、不信任。经法官长时间的思想疏导,原被告自愿先冷静三个月,于是法庭决定发出了首份离婚冷静期通知书。而今年7月4日,丹凤县法院庾岭法庭发出该法庭的首份离婚冷静期通知书,这也是公开报道的陕西首份离婚冷静期通知书。
随着当下中国人婚恋观念的变化,离婚并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正因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离婚后经营独身生活成为可能,这使得更多的人,把婚姻的质量看得比婚姻形式本身更重要。尤其是更多女性实现经济独立,不必靠男人生活,如果男性不争气,那么也没必要像过去那样讲究,出现“休夫”多于“休妻”的状况,也好理解。
国人普遍存在“劝和不劝离”的观念,传统上注重婚姻和夫妻这个名头,故而对于提出让闹离婚的当事人双方有一个“冷静期”,及时抓住时机向双方阐述离婚冷静期制度,希望双方能够在此期间冷静下来,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付出与艰辛,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有助于消除双方隔阂和误解。
但当前社会下,对于婚姻质量如何,当事人过得好不好,宏观层面不太关心。故有人认为这虽属好心,但从原则上说有违当事人意愿,说重一点,侵犯了当事人的婚姻自主权利。这种做法,并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基本矛盾没解决,或者对于未来规划存在重大分歧,那么该离的,迟早还是会离。
网友热评:
@鹿儿的大叔:可以 支持法院
@奉宣室以何年:冷静下来更想离了
@凤皇东飞:结婚怎么不设冷静期?婚姻自由大概就是一句废话?
@美人蕉长发飘飘:如果离婚后后悔,可以选择复婚。但是如果在强制的“冷静期”内因为关系恶化发生变故,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好多事情,即使有人站出来说“责任我来负”,但已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挽回的。感情不是通过“强制”手段就能拯救的
@匆匆那年法师10:真的过不下去了,给三个月冷静期又有什么用?要冷静的话早都冷静了

@西瓜吃了夏天説好冷:有时候协调真的很恶心 不知道人家具体的情况 就各种劝和不劝分 
@酸菡菜:冷静期 一方耍朋友 算不算婚内出轨
相关链接: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推行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改革试点工作,并下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从去年5月起,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118个中级、基层法院试点家事审判方式改革,探索建立家事案件冷静期、心理测评干预、案后跟踪回访制度,创新预防化解家庭矛盾机制。在最高法确定咸阳、铜川、西安、志丹四地法院试点的基础上,陕西确定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和2个基层法院作为省试点法院。
根据一段时间的尝试,各试点法院家事审判改革探索均取得显著成效,耀州区法院家事法庭调解和好的比率达80%,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法院调撤率达78%,意味着在这两个法院,多数来诉讼离婚的小两口都和好如初,多数家庭纠纷都得到了解决。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大部分试点法院都建立了专门的家事审判组织机构。耀州区法院成立了家事法庭,蒲城县人民法院依托少年审判法庭开展家事审判,其余试点法院均设立了家事审判合议庭。配备的家事审判庭(合议庭)成员都有过婚姻经历,并善于做群众工作,而且合议庭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法官或人民陪审员。另外,在陕西省全面推行的反家暴“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试点困境
“随着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树业介绍,目前各试点法院进一步加强了与公安、司法、妇联、老龄委、基层社区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努力形成有效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的社会合力。但是,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运作仍然不畅。虽然部分试点法院筹建了家事调解委员会,选聘了家事调解员,但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度并不高。
从法官角度看,投身家事审判的动力仍显不足。耀州区法院院长李斌说:“法院内部长期以来认为家事案件技术含量低,导致部分法官不愿长期从事家事审判工作。同时,由于冷静期、判后回访等制度会带来额外工作量,一些法官对推进家事审判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那么,你认为离婚冷静期的设置是否有必要呢?